作者简介:
冯长根,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原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专家。
(七)加入学会,投身科学共同体
我在讲座进行中不时地说到科学共同体,也有人喜欢说叫学术圈,更时髦的会说科学俱乐部,你了解了什么叫科学共同体,那么,你现在该考虑加入一个你专业的科学共同体。你需要在你的同事(认识的以及更多不认识的)中有机会展示成功的价值,你的专业有许多引起你高度兴趣的发展趋势,这些事儿通常由你的专业学会承担或者通过他们而传播。我在英国利兹大学化学院攻博时加入了英国皇家化学会,成为学生会员。这是因为我在攻博中,研究越深,感受到的科学共同体对发展学术的影响力越大。我阅读的学术期刊是他们办的,我所引用的学术会议论文集也是他们出版的,我在图书馆中看到不少学术专著是学术团体编辑出版的。我接触到的受人尊敬的学术大师是学会的成员或领导。学会在推动学科发展。当你处于这种气氛之中时,当你有这种体会时,你也一定想成为学术团体的一个成员。我就是这样成为学术团体的一个新成员的。我的眼界由此得到了拓展,我感到走上了通向成功之路。回国以后我参加了多个学术团体。
成为学术团体的会员,表明你希望承担一种社会责任。这些团体通常会有紧密结合你的专业发展的学术活动,最大量的是学术会议,有时会有一些著名学者的讲座。作为会员的责任之一是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还有一种不显眼的但也沉甸甸的责任,这就是为学会举办的期刊审稿。这种活动虽然不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活动,除非你自己说了,没人知道你在为学会工作,但也会影响到你的同行们对你的社会责任的评价。简单地把审稿结论写成“可以发表”或“不宜发表”不是合适的做法,大大有违于你作为专家的声望,建议你不要如此简单地审稿。写出你对被评论文的专业审视,是大家的期望。
许多专家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为学术活动的“主人”,比如成为积极的操办人,有声望的主持人,他们在会议上的影响力一年比一年大,最后,他们成为学术团体的领导人之一。这的确是一条黄金规律。学术交流其实就是学者和专家的学术生命形式之一。真正的科学家总是对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有一种激情,他们积极参加会议,而且不少人总是坐在会场前面,总是与演讲者作深入的交流,当他们作演讲时,你从他们的身影的的确确会看到科学的荣誉、成功的价值。最终他们大多成为这个专业的领军人物。这样的成功之路往往起源于有学术会议他就报名——他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也是科学共同体活动热情的参与人。而这样的事离你并不遥远,因为你是有条件成为这样的人的。
的确,当你脱颖而出时,你总是在同事们、同行们的认可下得到这种附加价值(荣誉)的。我们把此称为“同行认可价值体系”,这个体系融化在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之中。许多学术团体还对自己专业的同行们颁发专业领域的各种奖,我们又把此称为“社团认可价值体系”。你作为一个学会的会员,被会员们推举为理事、常务理事等等,这也属于“社团认可价值体系”。由此而言,你担任了学会的一个职务,就要全心全意地干好,不这样,你会在“同行认可价值体系”中丢失你本来想得到的价值。口碑是你无法摆脱的,而这有正有负。
你加入学术团体,你离“同行认可价值体系”和“社团认可价值体系”就近多了(你甚至有可能成为这两个体系的“运营人”)。要达到这个效果不难,中国科协的210个下属学术团体向大家开放,欢迎大家加入。这些学会办了900多种各类学术刊物,其中不乏产生极大影响的学报。这些学会也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在中国科协和各全国学会的网页上你可以找到这些活动,以及如何参加的办法。许多学会也有自己的网页,你不妨上网看一看。也许,你只是化了几分钟十几分钟,但你的学术生涯也许因此带来了你意想不到的变化。
(原文发表于《科技导报》,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