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42(2).
摘要:综述了碳气凝胶耐超高温隔热材料的传热特性,分析了传热各组成部分的大小及影响因素,提出
作为防隔热应用的碳气凝胶应具有的微观结构。介绍了碳气凝胶的在防隔热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未来需
要解决的问题。
2012, 42(2).
摘要:综述了基于氨解、胺解以及碳化二亚胺化三类反应的无水相溶胶-凝胶方法在制备SiCN、B(C)
N、SiN、BN 等非氧化物陶瓷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12, 42(2).
摘要:ZrC 作为一种先进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第四代核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ZrC 粉体的制备技术,主要有直接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碳热还
原法、溶胶-凝胶法、液相前驱体法、激光气相反应法和高频等离子体法等,详细分析了各制备技术的特点。
2012, 42(2).
摘要:ZrO2气凝胶以其独特性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ZrO2 气凝胶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进行了
综述,制备方法包括有机锆盐原料法(锆醇盐水解法)和无机盐原料法(滴加环氧丙烷法、无机分散溶胶-凝胶
法等)。其中,滴加环氧丙烷法是制备高性能ZrO2气凝胶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方法之一。
2012, 42(2).
摘要:由于在极端环境中的优异物理化学性能,ZrB2 基超高温陶瓷材料成为未来空天领域最具前途的
候选材料之一,尤其是ZrB2 -SiC 材料近几年更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ZrB2 -SiC 材料的制备、烧结致密化和力
学性能等研究做了综合评述,重点对制备方法与使用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介绍。
2012, 42(2).
摘要:针对气动加热条件下光学窗口辐射导热耦合传热开展研究,以了解光学窗口的热辐射发射规律及
热防护性能。采用有限体积法、蒙特卡罗法、谱带模型建立了具有镜反射界面的光学窗口辐射传输及辐射导热耦
合传热计算模型,对具有两层SiO2 玻璃的光学窗口传热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处于高温区玻璃向外发射热
辐射,低温区玻璃吸收热辐射;除了加热面附近外的玻璃区域,辐射热流密度远大于导热热流密度,在2. 9 ~4. 2
滋m 谱带内的辐射热流密度大于0.4 ~2.9 滋m 谱带内的;在0.4 ~2.9 滋m 谱带内,可见光波长内的出射辐射热流
密度最小,中红外波长范围内出射辐射热流密度最大。在光学窗口总厚度一定的情况下,降低玻璃层厚度和玻璃
夹层气体热导率能够有效降低光学窗口非加热面稳态温度。
2012, 42(2).
摘要:高温下纳米隔热材料内热辐射的影响将显著增强,其热辐射特性对热辐射传热有很大影响。为
了认识高温纳米隔热材料的热辐射特性,采用Mie 理论建立了掺杂纤维增韧剂和遮光剂的纳米隔热材料热辐
射特性理论计算方法,编写了纳米隔热材料热辐射特性计算程序,对某纳米隔热材料的热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
研究,得到了光谱衰减系数、光谱散射反照率以及全光谱平均辐射特性参数及散射相函数。理论模拟结果表
明:在3 ~9. 5 滋m 波长范围内,纳米隔热材料对热辐射具有强烈的衰减作用,对3 ~7 滋m 的热辐射呈现强烈的
散射特征,对7 ~9郾5 滋m 的热辐射,随波长增大散射特征逐渐减弱,对9郾5 滋m 的热辐射呈现较强的吸收特征。
在300 ~1 300 K,该纳米隔热材料全光谱平均衰减系数>5伊104 m-1,平均散射反照率>0. 96,具有较强的前向散
射特征,这些特征来源于遮光剂粒子,增韧剂影响很小。
2012, 42(2).
摘要:针对新型电缆密封结构的密封挡板、密封结构板、橡胶密封板及其连接螺栓建立了有限元模型,
考虑了几何、边界及材料非线性因素,计算了模型在螺栓预紧力和气压作用下电缆密封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校
核该结构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密封结构的局部出现屈服,需更换更高强度的材料;密封结构
密封性能良好,密封性能试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012, 42(2).
摘要: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高硅氧纤维为增强体,采用氨水催化一步法制备了柔性的纤维增强氧化硅
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当pH=7 时,气凝胶的比表面积最大;水含量增大,比表面积降低;乙醇含量增大,比表
面积增大,EtOH/ TEOS(摩尔比)大于10 以上,比表面积增加不明显,趋于稳定。以比表面积较大的气凝胶作
为基体的柔性复合材料常温热导率为0. 031 W/ ( m·K) [ 纯高硅氧纤维毡为0. 044 W/ ( m·K)]。该柔性隔热
材料安装方便,特别适用于大面积、不规则形状的包覆隔热。
2012, 42(2).
摘要: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无水碳酸为催化剂,在常压干燥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纳米网络
结构的RF 气凝胶。采用SEM、比表面测量仪及孔径分布仪(BET)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
表明,通过改变R / C 可以实现有机气凝胶的颗粒直径及孔洞由纳米到微米级的连续调节. 此外采用常压干燥法所
得到的有机气凝胶样品具有321 ~632 kg/ m3的低密度,其中密度为428 kg/ m3的样品的比表面积为188 m2 / g。
2012, 42(2).
摘要:以琼脂糖作为凝胶物质,采用凝胶注模工艺制备了多孔氮化硅陶瓷,通过改变浆料的固相含量,制
备了不同性能的多孔氮化硅陶瓷。结果表明,随着浆料的固相含量从35vol% 增加到45vol%,材料的气孔率从
57郾6%减小至40.8%,弯曲强度从96 MPa 增加到178 MPa;大量的长棒状茁-Si3N4晶粒从孔壁上生长出来,将气孔
填充,其生长方式为溶解-沉淀-析出与气-液-固两种生长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长棒状的氮化硅晶须和恰当的
界面结合强度是多孔氮化硅陶瓷具有较高强度的主要原因。
2012, 42(2).
摘要:针对树脂基防热材料长时间烧蚀后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某改性石英纤维织物/ 酚醛复合
材料烧蚀后碳层厚度、不同温度线胀系数及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提出内部热应力是导致材料长时间烧蚀后变
形的主要原因。
2012, 42(2).
摘要:为了提高树脂基复合材料烧蚀中的热阻塞效应,同时避免因为加入过量树脂引起的复合材料脆
性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引入可分解纤维改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通过比较,筛选出了分解性质与酚醛
树脂相似的可分解纤维,制备了改性纤维/ 酚醛复合材料。电弧风洞烧蚀试验结果显示,20 mm 厚的改性纤维/
酚醛在最高热面温度1 300益、总加热时间600 s 的条件下背面温升比相同条件下高硅氧/ 酚醛低约40益,表现
出很好的烧蚀防热性能,与材料设计的初衷相符。因此,引入可分解纤维的方法是一种有效改善复合材料性能
的方法。
2012, 42(2).
摘要:为了改善酚醛泡沫的韧性,采用聚酰胺对酚醛树脂进行了改性,并通过化学发泡法制备了不同含量
聚酰胺改性酚醛泡沫,借助DSC 曲线、凝胶化时间、弯曲强度、SEM 照片等表征方法研究了聚酰胺对酚醛树脂及泡
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酰胺与酚醛树脂发生了共固化反应;酚醛树脂的反应活性随着聚酰胺含量的增加逐
渐降低;加入的聚酰胺有效的改善了酚醛泡沫的韧性;酚醛泡沫弯曲强度随着聚酰胺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
小的趋势,当聚酰胺含量为10wt%时,弯曲强度达到最大,比未改性的提高了约81%;酚醛泡沫SEM 照片显示少
量聚酰胺可以改善泡沫的泡孔结构,当聚酰胺加入量为10wt%时,酚醛泡沫泡孔结构最好,泡孔大小均匀,平均直
径约为400 滋m。
2012, 42(2).
摘要:研究了电子辐照对几种4,4忆-二氨基二苯甲烷固化的环氧树脂造成的破坏效应。结果表明:在
1. 4 MeV 电子辐照时,环氧树脂会变色、失重、开裂,同时力学性能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双酚A 二缩水甘油醚
(DGEBA),N,N,N忆,N忆-四缩水甘油基-4,4忆-二氨基二苯甲烷( TGDDM),对氨基苯酚三缩水甘油环氧树脂
(TGPAP),DGEBA/ TGDDM 和DGEBA/ TGPAP 共混物均能承受106 Gy 的吸收剂量。而DGEBA/ TGPAP 共混
物,能承受107 Gy 的吸收剂量。环氧树脂抗辐照性能的次序为DGEBA/ TGPAP>DGEBA/ TGDDM>TGPAP 抑
TGDDM>DGEBA。环氧树脂经电子辐照后压缩模量增加,表明在辐照效应中交联机理占主导,DMA 和DSC 分
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2, 42(2).
摘要:以N,N,N忆,N忆-四缩水甘油基-1,3-间苯二甲胺(TGMXDA) 和双酚F 环氧(DGEBF) 作为基体,
以4,4忆-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联苯(6FBAB) 和3,3忆-二氨基二苯砜(3,3忆-DDS) 作为固化剂制
备了新型环氧基体树脂。研究了环氧基体与固化剂的结构和配比对环氧固化物耐热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TGMXDA-DGEBF/6FBAB-DDS 树脂体系固化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达到101 MPa,冲击
强度>20 kJ/ m2,断裂伸长率>6%。同时,该树脂体系还具有良好的耐热稳定性,氮气中的5% 失重温度>
330益。
2012, 42(2).
摘要:采用阻燃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布为增强体的预浸料,制备层压板复合材料,研究环氧
复合材料烟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烟密度与树脂含量、溴锑协效阻燃体系以及基体环氧树脂的
固化剂和环氧值相关。
2012, 42(2).
摘要:以4-苯乙炔基苯偶酰(PEBZ)作为封端剂,以芳香族四酮,9,9-双(4-苯偶酰氧基苯基)芴和芳香族
四胺,3,3忆,4,4忆-四氨基联苯(BPTA)作为单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炔基封端聚苯基喹恶啉(PEPPQ)树脂
(PPQ-1 ~ PPQ-4)。设计分子量分别为2 500(PPQ-1)、5 000 (PPQ- 2)、10 000 (PPQ-3)以及20 000(PPQ-4)。
流变分析表明,PPQ-1 与PPQ-2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350益左右的最低黏度分别为21 和568 Pa·s。通过热模压
工艺制备了PPQ-1 和PPQ-2 固化样件,Tg分别为338 和325益。固化物具有优良的耐热稳定性,氮气中以10益/
min 升温,5%失重温度均在550益以上,750益时的残重在60 %以上。PPQ-2 固化物表现出了良好的力学性能,拉
伸与弯曲强度分别为88 和15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7.6%。
2012, 42(2).
摘要:采用GPC、流变仪等分析手段对不同分子量的固态PCS 和液态PCS 的黏度进行表征。分析了
PCS 分子量、软化点及黏度特性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用热重法对固态和液态PCS 陶瓷产率进行表征。结果表
明,LPCS 在室温黏度较低,陶瓷产率较高(77%),而固态PCS 熔体在>200益具有较低黏度(500 mPa·s),因此
LPCS 更适于用作PIP 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浸渍前驱体。
2012, 42(2).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Al2O3 -Y2O3 -SiO2 溶胶中氧化物与基体中的Si3N4 颗粒反应制备一层致
密Al-Y-Si-O-N 陶瓷涂层。主要研究了烧结温度对陶瓷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RD 和EDS 分析涂
层的相组成和微区元素组成,通过SEM 观察涂层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在1 400益烧结时,能够制备出较为
致密的陶瓷涂层,涂层由茁-sialon,Si2ON,SiO2 和非晶相组成;与基体相比,试样的吸水率下降了32. 8% ~
90%,强度提高了2. 1% ~25. 9%。
2012, 42(2).
摘要:采用高频热等离子体工艺合成ZrB2 和ZrC 高温超细粉体材料,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采用
XRD、FESEM、霍尔流量计表征产品的纯度、尺寸。结果显示,产品结晶较好纯度较高,平均粒径小于100 nm,
松装密度分别为ZrB2 0. 71 g/ mL,ZrC 0. 46 g/ mL,实验室产量可以达到500 g/ h。
2012, 42(2).
摘要:通过聚合物前驱体热解方法制备了SiBCN 陶瓷,对其在1 200益空气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进行
了研究,并与前驱体法制得的SiCN 陶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iBCN 陶瓷经氧化10 h 后样品氧化增重只有
0. 35%,并且样品中没有裂纹的出现,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而同样条件下SiCN 陶瓷氧化增重达到
3郾1%,样品出现裂纹。样品表面元素组成分析表明,SiBCN 陶瓷表面氧化物主要以SiO2 形式存在,而SiCN 陶
瓷表面主要以SiOx(x<2)存在
2012, 42(2).
摘要:采用碳热还原氮化SiO2的方法在1 500益制备了Si2N2O,并通过XRD 和热失重分析,研究了Fe2 O3
对合成Si2N2O 的催化作用及机理。Fe2O3 对Si2 N2 O 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入少量Fe2 O3 可以使SiO2 的
转化率达到100%。Fe2O3的催化机理为:一方面,Fe2O3被C 还原为纳米铁单质,并与Si 形成Fe-Si 液相,该Fe-Si
液相可溶解SiO2和C 颗粒,促使SiOC 中间相在较低温度下形成,从而显著降低碳热还原反应的开始温度。另一
方面,Fe-Si 液相中的CO2与FeSi 反应,通过形成SiO 和CO 而加速碳热还原反应的进行。
2012, 42(2).
摘要:采用热重分析法和热重质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氨酚醛树脂的热解反应行为,以Coats鄄Redfern 积分
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解析,得到了氨酚醛树脂热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氨酚醛树脂的热解反应
分为两种:在600益以下的低温区,以链断裂反应为主;在600 ~800益的高温区,以脱氢反应为主。氨酚醛树脂
热解反应可以用两个分段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升温速率对两种热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影响都不大。
2012, 42(2).
摘要:通过使用Matlab 编程处理日本东丽T300、国产GCF-1 和GCF-2 等3 种碳纤维样品断面的扫描
电镜照片,采用二值标签算法获得了碳纤维的直径及圆度等碳纤维物理特征定量数据。建立了采用直线方程
切线法寻找并计算碳纤维表面沟槽的数量及尺度的方法,发现3 种碳纤维样品的边缘沟槽的深度及宽度的分
布均符合Weibull 分布的特征。3 种碳纤维的表面物理特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相同,说明其在结构上存在着一
致性。经过不同温度热处理后3 种碳纤维样品的圆度值变化不大,平均直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
并且表面沟槽的数量及分布的变化规律相同,说明其结构存在一致性。3 种碳纤维的圆度等表面物理特征存
在一定差异,T300 的圆度小于国产GCF-1 及GCF-2 碳纤维。
2012, 42(2).
摘要:利用X 射线衍射仪对不同配比的Si 和TiO2样品进行分析,通过三种定量分析方法(峰高法、积分
强度法、全谱结构拟合法)进行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定量分析方法中,全谱结构拟合法最
优,相对误差为依2%( n = 3),误差最小。X 射线衍射全谱拟合法是一种精确,快速的定量方法。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地址: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邮编:100076 传真:010-68383237
电话: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版权所有:宇航材料工艺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