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9(4).
摘要:对国内外PMR型聚酰亚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简要介绍了国内在改进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提高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列举了新型耐高温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流变、力学和物理性能等,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2009, 39(4).
摘要:文摘为有效缩短7003铝合金热处理工艺,采用误差回转(BP)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案,利用梯度下降法导出网络算法,建立热处理工艺与硬度之间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克服了以往单因素实验法不能正确有效反映热处理工艺和硬度之间高度非线性、时变性的弱点。该方法为有效、快捷、经济地开发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热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2009, 39(4).
摘要:以自行研制的10轴龙门式自动铺带机为研究对象,建立铺带机的机构数学模型,基于D—H法求解运动学问题;根据数控技术原理并结合铺带机的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数控代码;基于Visual C++6.0平台开发了曲面铺带数控代码生成系统,具有文件读取、参数设定、指令生成等功能和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2009, 39(4).
摘要:为了描述纤维强度与长度的关系,采用改进的Weibull统计方法对不同长度纤维的强度数据进行了处理。该方法有效地利用实验数据,将不同标距下的实验结果统一处理,并采用迭代步骤求取Weibull参数。由于将长度和拉应力作为统计参数,得到的纤维断裂失效函数综合反映了纤维长度和拉伸应力对失效概率的影响,更好地描述了强度与长度的分散关系。通过对芳纶APMOC和PBO的单丝拉伸实验验证了改进统计方法的优越性
2009, 39(4).
摘要: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硅含量的聚硅乙炔树脂,研究了硅含量对其耐热性能的影响。采用GPC、^1H—NMR和^29Si—NMR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运用DSC、TGA等对其热稳定性及高温抗氧化性进行了初步表征。TGA测试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硅含量的树脂固化物在氮气中的残重率无明显差异,均在81%~85%;而在空气气氛中,树脂的残重率随着硅含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从51%提高到67%,表明硅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改善树脂的抗氧化性能。对于本体系硅含量的增加也伴随着Si—H键含量的增加,降低树脂固化温度,增大固化诗孰吾
2009, 39(4).
摘要:选用环氧树脂与潜伏性固化剂,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适用于湿法缠绕的无溶剂树脂。研究了树脂的基本性能及工艺性,通过湿法缠绕工艺制成单向预浸料和复合材料管件。结果表明,该树脂在室温下黏度低、适用期长,具有高的强度、模量和韧性,断裂伸长率与高模量碳纤维相匹配,对纤维的润湿性好,用其制成的单向层合板和复合材料管件性能良好。
2009, 39(4).
摘要:全面介绍了羧基亚硝基氟橡胶7113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耐高低温性能、耐四氧化二氮(N2O4)介质性能、耐老化性能及其密封件的应用试验结果和贮存寿命,并将其与羧基亚硝基氟橡胶7104和氟醚橡胶7110硫化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7113硫化胶具有优异的耐N2O4介质性能和良好的耐高低温性能,其耐介质、耐老化和成型工艺性能均在7104基础上有所提高。7113密封件通过了-40℃、常温和250%的密封模拟实验、N2O4介质浸泡6个月密封模拟试验和加速老化试验等考核,可以作为耐N2O4介质的密封材料使用。
赵丽红[ , ] 史景利[] 翟更太[] 郭全贵[] 刘朗[]
2009, 39(4).
摘要:在酚醛树脂的合成过程中引入环氧氯丙烷,通过聚合反应得到改性酚醛树脂,以此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法制备出环氧氯丙烷改性酚醛纤维。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及TG、GPC、FT—IR等分析表征手段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氯丙烷的加入显著提高了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对纤维热稳定性和残碳率的影响很小,即改性纤维仍保持了纯酚醛纤维高残碳率和高热稳定性的特点。
2009, 39(4).
摘要:采用洛氏硬度计(HRB)、电子拉伸试验机、透射电镜(TEM)、俄歇能谱(AES)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时效状态下7A09合金的硬度、强度、应力腐蚀以及晶界附近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合金的硬度、强度均具有“双峰”特征;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第二时效峰状态时合金具有高强度低应力腐蚀敏感性。提出了“相变-Mg—H”复合理论,并用其解释了7A09合金第二时效峰状态时的高强度低应力腐蚀(SCC)敏感性机理。
2009, 39(4).
摘要:以石墨作为基体材料,与铜合金组合,通过热等静压浸渍工艺处理,研制出铜/石墨复合材料,并观察其微观结构,讨论了复合材料强度与铜含量及其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强度随铜含量增加而提高,密度大于3.0g/cm^3时,抗压强度可达到350MPa,此时铜相在复合材料中已形成连续相。浸铜石墨对等离子喷涂Cr2O3的摩擦因数为0.24—0.26,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和润滑性能仍以石墨相的性质为主,该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较好的韧性和摩擦润滑性能,满足液氢环境工况下的动密封使用要求。
2009, 39(4).
摘要:采用片状石墨(GP)、短切碳纤维(SCF)及长碳纤维(LCF)为导电填料,利用高温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聚酰亚胺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采用丙酮溶剂化处理、浓硝酸常温氧化、气相高温氧化三种处理填料的方法及导电填料的复配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PI:GP:CF=2:7:1配比时,其体积电阻率可达1.52×10^-2Ω·cm,弯曲强度达48MPa。
2009, 39(4).
摘要:采用不同厚度的电镀镍作为中间层,在900℃、4h和150MPa压力的热等静压条件下,使用TC4预合金粉末和GCr15轴承钢制备了钛钢扩散焊接头。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RD和机械拉伸对接头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当没有添加中间层时,接头的强度达到了564MPa;当添加了中间层且中间层的厚度为150μm时,接头的强度最高,为502MPa。中间层过厚或者过薄,都会导致接头强度的下降。
2009, 39(4).
摘要:开展了粉末冶金法制备的20%(体积分数)SiCp/2009Al复合材料坯锭的等温锻造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对锻件中SiC颗粒的分布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锻造变形量越大,锻件中的SiC颗粒分布越均匀,锻件强度和塑性越高。对于同一锻件而言,沿锻造轴向上,锻件的应变量呈现中部变形量大、两端变形量小的正态分布趋势,并且中部SiC颗粒分布较均匀,而两端的分布较差;沿锻造径向上,锻件不同部位应变量也存在差异,由此导致SiC颗粒分布均匀性不一致。
2009, 39(4).
摘要:针对氰酸酯采用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研究,对该体系的流变性能与DMA进行分析。并对浇注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聚砜作为增韧剂,采用“离位”增韧技术,制备复合材料层压板,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冲击后压缩强度(CAI),对微观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0℃时,氰酸酯/环氧树脂体系有较长的工艺适用期,很好的工艺操作性。疋为200℃时,浇注体的力学性能优良。采用热塑性树脂作为“离位”增韧层,体系出现了相反转结构,具有较好的增韧效果,复合材料的CAI值从180MPa增加到260MPa,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2009, 39(4).
摘要:文摘通过ELID(在线修整砂轮)磨削方法对SiC进行磨削试验,从材料去除机理、砂轮粒度的选择、切削深度等方面探讨了SiCELID磨削参数的选择。实验表明:砂轮粒度、切削深度对加工质量影响较大,在磨削效率和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找到优化的工艺参数,使效率和精度达到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用粒度为W3.5的金刚石砂轮磨削20min,表面粗糙度可达到0.023μm。
2009, 39(4).
摘要:分析了ARJ21—700飞机遮光板成型模制造的六大技术难点,介绍了实际生产中成功解决技术难点的对应方案,为制造大型复杂精密的复合材料成型模具提供参考。
2009, 39(4).
摘要:为提高铍青铜(QBe2)带材的抗拉强度,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铍青铜带材进行分级时效处理,结果表明二级时效温度对抗拉强度影响最大,其最佳工艺参数为一级时效温度200℃,一级时效时间为1h,二级时效温度为330℃,二级时效时间为2h。此时抗拉强度最大值为1.336GPa。
2009, 39(4).
摘要:酚醛树脂的成碳率受样品自身及成碳条件的各种因素影响,使其成碳率的热重法(TGA)测量结果因试验条件不同而不同。为掌握其中关系,以便对酚醛树脂体系的成碳率做出正确的测评,本文通过试验考察了样品粒径分布、氮气流速、样品量等因素对钼酚醛树脂成碳率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与规律,并对其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粒径分布与样品量是影响钼酚醛树脂成碳率的主要因素,在常规测试条件下,TGA法测量钼酚醛树脂成碳率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9%。
2009, 39(4).
摘要:从橡胶密封件的密封原理出发,分析了由于密封结构形式选择不当、结构设计不合理和密封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密封失效案例。结果表明,液压系统的密封失效原因是复杂的,需结合设计和材料,才能解决各种密封失效问题,提高橡胶密封的可靠性。
2009, 39(4).
摘要:为研究样品测试表面位置对碳材料XRD衍射峰特征和微结构的影响,采用θ-θ模式运行的X射线衍射仪对块状中间相沥青基碳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测试样品表面高低对XRD衍射峰峰形和碳材料微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样品表面位置对碳材料的衍射峰峰形和碳材料微结构参数产生很大影响,主要表现为衍射峰强度显著降低、峰位置有较大偏移、峰半高宽有较大变化,造成了根据这些参数计算的碳材料微结构参数有较大变化。这些影响与X射线衍射仪的工作原理有关,因此在利用XRD测试样品时需要严格控制样品表面在标准测试位置上。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地址: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邮编:100076 传真:010-68383237
电话: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版权所有:宇航材料工艺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