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9(3).
摘要:介绍了La2Zr2O7的结构及作为热障涂层材料的热力学性能;综述了国内外制备La2Zr2O7粉末的方法及其工艺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论述了La2Zr2O7用作热障涂层的优缺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2009, 39(3).
摘要:介绍了网格结构的研究概况、优点及其分类,对网格结构技术包括结构设计、成型工艺、测试技术等作了详细的探讨,并结合网格结构的主要应用,探讨了复合材料网格结构在各领域的应用潜力。
2009, 39(3).
摘要:主要介绍了液氢液氧条件下的几种典型密封材料,如橡胶材料、塑料材料和金属材料等,及其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的应用情况。
2009, 39(3).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橡胶密封件在高压气态介质中的工作原理和“卸爆”效应的研究情况,指出“卸爆”效应对橡胶密封件造成不可恢复的缺陷,因而橡胶密封件在高压气体的使用环境中应正确设计,并匹配合理的橡胶材料,避免“卸爆”现象的发生,提高其可靠性。
2009, 39(3).
摘要:对SiC材料的抗氧化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了该材料的氧化机制以及由被动氧化至主动氧化的转捩温度。结果表明,SiC材料在一定的氧分压环境中,表面温度低于转捩温度时,会在表面形成SiO2薄膜,薄膜厚度和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表面温度高于转捩温度时材料发生主动氧化,材料表面发生烧蚀。
2009, 39(3).
摘要:代表性体积元法是研究复合材料这类具有多尺度、离散分布多相体的有效手段。本文考虑复合材料增强体几何离散分布特征,通过引入增强体的离散分布函数,应用Python语言实现了Abaqus的二次开发,建立了长纤维增强结构复合材料代表性体积元的参数化自动生成方法。结果表明:(1)应用Python.Abaqus建立复合材料RVE随机特征模型是可行的;(2)该方法生成的模型纤维体积分数达65%,满足一般工艺的要求;(3)应用移动窗法给出代表性体积元的尺寸,体积元内应力的分布特征与一般合理预计是相符的。该研究为多尺度复合材料微结构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复合材料微结构增效设计。
2009, 39(3).
摘要: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为45nm的ZrO2/Ni纳米复合材料,并通过拉伸试验对该材料的超塑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O2/Ni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低温高应变速率超塑性,在温度为450℃、应变速率为1.67×10^-3/s时,获得的最大伸长率为605%。采用SEM和TEM分析了沉积态材料及变形后的组织,并对变形机理进行了探讨。ZrO2/Ni纳米复合材料的超塑变形机制主要是晶界滑移,S元素的析出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变形。
2009, 39(3).
摘要:采用三乙烯四胺(TETA)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改性,红外光谱表明MWNT表面成功接枝氨基基团,拉曼光谱表明胺化过程并未改变MWNT本身的石墨结构。用胺化前后的MWNT与环氧树脂(EP)复合,研究了不同含量MWNT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胺化碳纳米管对EP有较好的增强增韧作用,添加量为0.75%(质量分数)时可以使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70%,冲击强度提高61%。复合材料断面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FESEM)表明胺化MWNT在基体中分散性提高,并且与基体的相容性增强,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
2009, 39(3).
摘要: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了聚铁碳硅烷(PFCS)。以有序氧化硅凝胶小球为模板、PFCS作先驱体,经过先驱体的渗入、不熔化、陶瓷转化和除去模板,制得氮气吸附法(BET)比表面积为703.46m^2/g的有序多孔含铁碳化硅SiC(Fe)磁性陶瓷。
2009, 39(3).
摘要:采用浆料浸渗结合化学气相浸渗SiC工艺制备出高体积分数TaC的3DC/SiC—TaC复合材料。采用氧一乙炔烧蚀试验研究其烧蚀性能,利用SEM和XRD对烧蚀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组成进行表征,并分析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机理。结果表明:TaC在高温高速氧一乙炔焰作用下,形成玻璃态的黏滞Ta2O5相,对C/SiC基体起到封填表面开气孔的作用,阻碍氧化性气氛进入试样内部,从而达到抗高温氧化,提高复合材料的抗烧蚀能力的目的;在超高温阶段,TaC和Ta2O5共同起到抗烧蚀作用。
2009, 39(3).
摘要:利用熔盐反应法在Cf/SiC复合材料表面锆金属化的基础上,用TiCuZrNi非晶钎焊箔实现Cf/SiC复合材料与Nb合金钎焊连接。研究发现Cf/SiC复合材料表面Zr金属化层主要的物相为Zr、Zr3O、ZrC和Zr2Si;钎料对Zr金属化层的润湿性良好,钎料中活性元素Ti向Cf/SiC复合材料一侧明显扩散并发生化学反应,实现了钎料与Cf/SiC复合材料的良好键合,并且可以深入Cf/SiC复合材料孔隙形成“钉扎”效应;接头剪切强度达124MPa,750℃热冲击5次后剪切强度达70MPa;断裂部分发生在Cf/SiC复合材料与钎料界面处,部分位于Cf/SiC复合材料近缝区。
2009, 39(3).
摘要:为满足耐高温(150℃)宽频带(18~40GHz)的需要,选用石英纤维织物、聚砜改性环氧树脂和Nomex蜂窝芯为主要原料研制机载雷达罩,其单程平均功率透过系数≥87%,单程最小功率透过系数≥76%,力学性能满足飞行安全要求。
2009, 39(3).
摘要:采用MPMR合成技术得到了低黏度、高韧性、耐高温异构聚酰亚胺树脂,该树脂预浸液常温储存期大于两个月,亚胺化后纯树脂在320℃熔体黏度〈300Pa·s,树脂浇铸体的弯曲强度〉100MPa,弯曲模量〉3.0GPa,抗拉强度可达80MPa,断裂伸长率可达6%,固化后Td^δ〉500℃,其中PI-4复合材料在300℃的弯曲强度保持率达到76.5%。
2009, 39(3).
摘要: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70)等为主要原料,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有机硅-丙烯酸酯微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对乳液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硅单体参与了有效聚合;电镜照片显示,粒子呈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在100nm左右;差示量热扫描(DSC)结果表明,聚合物存在两个玻璃化温度,其耐水性比常规乳液聚合物有明显的提高,综合性能良好。
2009, 39(3).
摘要:对小口径、长细比大的橡胶绝热层热膨胀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橡胶硫化特性以及热膨胀硅橡胶的热胀特性研究,确定了成型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简便易操作,且生产的绝热层性能良好,表面光滑、质量稳定。
2009, 39(3).
摘要:通过用PCD刀具对高硅氧玻璃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车削试验,采用正交试验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切削力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背吃刀量是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增大背吃刀量时主切削力和进给力都显著增大;增大进给量也使主切削力增大,但其影响小于背吃刀量;而切削速度对切削力的影响很小。所建切削力经验公式可作为切削加工该复合材料时切削用量选择及切削力控制的依据。
2009, 39(3).
摘要:采用电化学合成法,分别以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PABA/BPA)、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600(PABA/PEG600)为反应体系,修饰高模碳纤维(HMCF)表面;研究了这两种体系下的连续电化学合成工艺,以及反应电位对HMCF性能的影响。通过SEM照片可见,HMCF经PABA/BPA体系修饰后表面存在化合物涂层;由红外光谱分析证实,表面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中存在明显的酯基峰。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经PABA/BPA体系修饰过的HMCF复合材料的ILSS可达到73.1MPa,表明PABA/BPA体系对HMCF具有较好的修饰效果。
刘波波[] 王芬[] 朱建锋[ , ] 张芳[] 李亚玲[]
2009, 39(3).
摘要:以Ti粉、铝粉和活性碳粉为反应原料,利用高能球磨及热压工艺合成了TiC/Ti3AlC2复合材料。研究了在Ti—Al—C体系中,温度对TiC/Ti3AlC2复合材料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反应过程热力学机理及材料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高能球磨及热压烧结,在1300℃时得到了物相比较均匀、致密的TiC/Ti3AlC2复合材料。通过高能球磨使得晶粒不断得到细化,使Ti3AlC2的烧结温度降低,同时分析TiC/Ti3AlC2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增韧机理,发现TiC是以颗粒增韧方式镶嵌在Ti3AlC2基体中。
2009, 39(3).
摘要:采用薄片叠层法制备了SUS304/ZrO2梯度材料,观察了梯度为20%的梯度材料的微观形貌,对其截面进行了显微硬度测量,并进行了残余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SUS304/ZrO2梯度材料呈阶梯式梯度变化,成分呈梯度变化过渡良好,残余热应力远小于SUS304/ZrO2层状材料,热应力缓和效果明显,可以满足飞行器材料的使用要求。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地址: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邮编:100076 传真:010-68383237
电话: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版权所有:宇航材料工艺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