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38(4).
摘要:使用数字技术解决了Al元素两条灵敏谱线的观测问题,研究了铁基合金中Al元素的数字化分析技术,对铁基合金中Al元素的Al396.15 nm分析谱线组进行了分析测定.测定结果可用于铁基合金中Al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牌号鉴别.
董进辉%Yang Jianhong%石增强%Li Haibin%郭明映
2008, 38(4).
摘要:通过湿热老化研究了F-12纤维在60、80℃相对湿度90%环境条件下的吸湿行为,并研究了此条件下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弹性模量随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12纤维的吸湿行为符合Bagley和Long提出的两阶段吸湿模型;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弹性模量在老化过程中并非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是起伏波动的,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总体上有相同的波动规律;湿热老化中温度对拉伸强度影响较为明显,拉伸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温度对模量、断裂伸长率变化的影响规律不明显.
2008, 38(4).
摘要:用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方法研究了氙灯紫外光辐照对APMOC纤维拉伸强度及其分布的影响,比较了Weibull分布及正态分布描述APMOC纤维单丝强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氙灯紫外光辐照96 h对APMOC纤维单丝拉伸强度及分布的影响不大,拉伸强度在4.4 GPa附近波动;(2)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都可以描述APMOC纤维的强度分布,二者没有显著差别.
Wang Xijing%张杰%Niu Yong%李树伟%Xu Cheng
2008, 38(4).
摘要:针对5 mm厚航空用铝合金7050-T7451进行了不同焊速时搅拌摩擦焊接头的微观结构和低周疲劳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接头焊核区面积与焊核区晶粒度都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而减小;转速为400 r/min、焊速为40 mm/min时,接头具有最好的疲劳性能;搅拌摩擦焊接头的低周疲劳裂纹均在接头底部启裂,沿前进侧热机械影响区与焊核区的过渡区域扩展至断裂.
白侠%Li Fuan%李崇俊%Wang Zengjia%张世杰
2008, 38(4).
摘要:在"锥形体纤维单向缠绕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碳纤维单向缠绕制备C/C扩张段成型工艺的探索,制备出了Φ180 mm C/C扩张段试验件,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及整体探伤.测试结果为:超声探伤分贝差为15 dB的缺陷面积小于5%;沿母线方向层间剪切强度大于10 MPa,大端环向层间剪切强度偏小;内压爆破压强为0.6 MPa,破裂模式较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单向缠绕技术制备C/C扩张段工艺可行.
南博华%Wang Hongli%张崇耿%Zhang Xinhang
2008, 38(4).
摘要: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内绝热层分别与高硅氧纤维、芳纶纤维及碳纤维织物复合后绝热层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绝热层与纤维织物复合可以提高绝热层的烧蚀性能;在这三种复合方法中,前两种织物分别铺设在绝热层表面的烧蚀性能优于将织物铺设在绝热层内部,后一种织物铺设在绝热层内部的烧蚀性能优于将织物铺设在绝热层表面;相比较而言,加入芳纶纤维织物绝热层的烧蚀性能最好,碳纤维织物绝热层的次之.高硅氧纤维织物绝热层的最差.
2008, 38(4).
摘要:Al2O3陶瓷与金属的焊接是Al2O3陶瓷材料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Al2O3陶瓷与金属的连接方法作了综述,论述了不同连接工艺对其连接强度的影响.
杨榛%Gu Xingsheng%梁晓怿%Ling Licheng
2008, 38(4).
摘要:论述了复合材料设计及优化的基本方法,介绍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方法,并对复合材料设卉及优化中的两种智能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总结了两种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的分类、建模、预测和应用.举例说明了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方法在复合材料优化设计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吴书锋%Liu Jianjan%邹武%Cheng Wen%王娟
2008, 38(4).
摘要:以整体碳毡为预制体、两种族组分不同煤沥青为前驱体,采用常压、高压相结合的液相浸渍/炭化技术制备C/C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200~2000℃的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族组分影响基体碳的微观结构,从而影响材料的热物理性能.煤沥青喹啉不溶物(QI)质量分数高(7.31%),材料的石墨化度为86.29%,真密度为2.13 g/cm3,微观结构为镶嵌型和域型结构为主,并有部分的流线型结构;QI含量低(0.02%),真密度为2.22 g/cm3,其石墨化度达到91.93%,微观结构主要以流线型为主,含有极少量的镶嵌型和域型结构.QI含量越低,复合材料真密度越大,晶体微观结构渐趋完善,石墨片层的有序度增加,石墨化度越高,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性能增强,线胀系数降低.
2008, 38(4).
摘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喉衬的使用工况,在Cf/SiC中引入Cu,通过Cu发汗降低材料表面温度,提高其烧蚀性能.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2D Cf/SiC-Cu,考察了裂解温度为1 000、1 100、1 200、1 350℃时,对材料力学、烧蚀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试样的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均逐渐下降,分别为:280.0、225.7、193.2、163.0 MPa和18.0、13.6、13.4、13.2 MPa·m1/2.经氧乙炔焰烧蚀30 s后试样的弯曲强度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基本不变,分别为121.2、115.5、124.2和117.5 MPa,其中1 200℃裂解制得的试样具有较低的线烧蚀率(0.025 5mm/s)和质量烧蚀率(0.028 g/s).烧蚀后试样中的Cu大量流失,基体中有少量铜硅化合物(Cu3Si,Cu5Si)出现.
2008, 38(4).
摘要:采用硅树脂为基体制备硅泡沫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选用季戊四醇降低了发泡剂H的分解温度,解决了泡体的交联速率与发泡体系的分解速率相配合的问题;通过添加补强性填料气相法白炭黑,减小了发泡孔径并提高了泡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低黏度羟基封端硅氧烷的预聚,提高了有机硅树脂的黏度;采用低黏度羟基封端硅氧烷作为钝化剂对气相法白炭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消除其表面的Si-OH,降低了体系在混炼过程中产生结构化的可能性.最终得到了泡孔均匀细密,有较高耐热温度、物理、力学性能较好的硅泡沫材料.
2008, 38(4).
摘要:建立了氮化硼材料基于热化学平衡条件下的烧蚀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烧蚀的过程中氮化硼材料表面形成的主要产物为BO、B2O、B2O2及B2O3;当压力升高时,有利于B2O2及B2O3的产生,不利于BO,B2O的产生,而无因次的质量损失率呈降低的趋势.
2008, 38(4).
摘要: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技术(EB-PVD)制备了NiCrAl/Ni3Al微叠层复合材料.建立了具有中心穿透裂纹有限宽NiCrAl叠层的Ⅰ型裂纹扩展模型,推导出它的断裂韧度表达式,并利用带预制裂纹的NiCrAl/Ni3Al叠层试样的四点弯曲断裂数据,估算出NiCrAl的断裂韧度,叠层后增强Ni3Al单体的断裂抗力.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态NiCrAl/Ni3Al微叠层复合材料试样的拉伸断口呈现出裂纹扩展和裂纹瞬断两个区域;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增加.
Jiang Guiqing%马志强%Yu Jijun%王淑华
2008, 38(4).
摘要:成功的利用参数辨识的灵敏度法对防热涂层材料的热导率进行了参数估计.利用不同状态试验结果辨识的材料热导率对同类涂层材料是相同的或者接近相同,表明辨识的结果是可信的.把辨识的结果用于涂层材料热防护性能预测,与试验结果相符.
童文俊%Ding Bingjun%马晓妮%Cai Hanhui
2008, 38(4).
摘要:银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取决于银纳米结构的形貌、尺寸等因素,本文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形态的银纳米结构,研究纳米结构生长和转变机制.采用AgNO3和Zn反应置换银纳米粒子.采用光学显微镜、TEM、SAED等分析手段,考察了银纳米材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随反应时间和AgNO3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银枝晶由密集树枝结构转变成分形结构;随着AgNO3溶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出从树枝状多晶逐渐转变为单晶的过程.
Zhao Wentao%史景利%Guo Quangui%宋进仁%Liu Lang
2008, 38(4).
摘要:采用电泳沉积法在石墨基体上涂敷SiC.通过对SiC悬浮液外部参数的控制,得到沉积时间、电压、添加剂量、固含量对沉积状况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条件并在优化条件下制备样品,经烧结处理即得石墨的SiC涂层.用SEM观察涂层的微观结构,XRD用于烧结前后的相鉴定.结果表明,石墨基体上电泳沉积法制备均匀的SiC涂层简便可行.涂层为颗粒的物理堆积且存在孔隙,在实验烧结条件下SiC没有发生相变.
2008, 38(4).
摘要:为满足卫星轻量化的要求,选用轻质合金替代卫星铝蜂窝夹层结构板中的铝合金埋件.对比铝-铝、碳/环氧-镁和铝-镁的剪切试验和拉脱试验的试验结果,结合卫星铝蜂窝夹层结构板的结构特点,分析镁合金埋件替代铝合金埋件的可行性.
何建军%Li Shenghe%谢志强%Jiang Yunbo
2008, 38(4).
摘要:为了提高铍激光焊接的熔深,对其焊接工艺进行了探索.以Nd:YAG激光作为热源,用AlSi12为钎料.采用SEM、EDS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接头的显微组织、成分分布,分析了铍激光深熔焊的裂纹产生机理.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实现铍的激光深熔焊可能性较大.
吴子秋%Zhang Haiyan%曾国勋%Chen Yiming
2008, 38(4).
摘要:先利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铁镍和铁钴氧化物前驱体,通过对前驱体在氢气中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还原Fe25 Ni75、Fe50Ni50和Fe50C050合金粉.通过SEM、XRD分别对合金粉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测量了合金粉的静磁性能以及0.5-6 GHz的磁导率,并通过传输线理论计算了合金粉的微波吸收系数.结果表明:氢气还原后的Fe25 Ni75、Fe50 Ni50和Fe50c050分别为单一Ni3Fe相、FeNi相和FeCo相,晶粒大小分别为53、66、36 nm,舍金粉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和磁导率,Fe50Ni50合金粉在2.5-6 GHz吸收系数低于-10 dB,具有优异的微波中低频段吸收性能.
Zhang Dongqing%史景利%Guo Quangui%宋燕%Liu Lang
2008, 38(4).
摘要:设计了几种不同喷丝孔结构的圆弧狭缝式喷丝板,用于酚醛树脂的熔融纺丝,对纺出纤维的截面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喷丝孔的孔形、圆弧狭缝宽度、圆弧缺口宽度和长径比等结构参数对纤维截面形貌有着重要影响,在适当熔纺条件下,只有使用结构尺寸在一定范围的喷丝板才能得到中空酚醛纤维,否则,就会得到C形和实心截面形貌的酚醛纤维.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地址: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邮编:100076 传真:010-68383237
电话: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版权所有:宇航材料工艺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