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6(6).
摘要:介绍了用圆柱谐振腔测量低损耗介质材料复介电常数的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可根据加载介质前后圆柱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计算出被测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和损耗角正切tanδ.系统设计时,采用对固定尺寸的圆柱谐振腔进行扫频测量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反相馈电和在腔壁开槽的方法来抑制干扰模式.用此系统对几种低损耗材料进行测量,结果令人满意.
2006, 36(6).
摘要:论述配协调问题,确定了制造关键特性树,给出了数字化制造中关键特性的控制方法.数字化制造及关键特性控制法使大型框类组件的制造技术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辅以数字化测量方法圆满解决了部件之间的协调问题,为大型框类组件的制造提供了一种新型制造方法.
2006, 36(6).
摘要:采用外径161 mm、壁厚1.5 mm的不锈钢激光焊管进行了补偿器接头的内高压成形实验研究,对成形后零件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内凹缺陷产生的原因,重点研究了轴向进给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轴向进给量小,圆角成形困难,成形区壁厚减薄量大;轴向进给量大,有利于成形圆角,成形区壁厚减薄量小,但轴向进给量过大,容易形成内凹现象.当轴向进给量在21.5~22.8 mm间,能够获得外形尺寸与最小壁厚均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
2006, 36(6).
摘要: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虚拟试验方法,以终锻件组织均匀性为目标,研究了TC4合金盘形件等温成形过程,为锻造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一条从虚拟试验-回归模型-优化设计的新思路.根据锻造工艺参数与组织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建立的回归模型,采用单纯形优化算法对TC4合金盘形件等温锻造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模拟了等温锻造成形过程,结果表明,锻后组织分布均匀,优化效果显著.
2006, 36(6).
摘要:针对AZ31镁合金,研究了在A-TIG焊中单一成分的活性剂和涂敷量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活性剂的焊缝相比,活性剂TiO2、SiO2、Cr2O3、CdCl2和CaCl2能够有效地增加镁合金焊缝的熔深和深宽比.但涂敷有氟化物的镁合金焊缝熔深没有增加,涂敷CaF2的焊缝甚至出现开裂现象.在AZ31镁合金的焊接中,活性剂CdCl2的效果最好.
2006, 36(6).
摘要:综述了无损检测固体发动机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并对现有的无损检测固体发动机方法,提出了技术改进的措施.
2006, 36(6).
摘要:简述了国外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美国下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Micro-X概念验证机的热防护材料及设计.
2006, 36(6).
摘要:从焊接材料、工艺参数、焊接面连接形式等方面综述了塑料超声波焊接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规律.低熔点、高表面摩擦系数的材料容易进行焊接,焊接质量主要受焊接时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能筋及连接层的引入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并指出了塑料超声波焊接的发展方向.
2006, 36(6).
摘要:论述了芳纶纸基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主要成分芳纶短切纤维和芳纶沉析纤维的结构、特点及其合成工艺,介绍了芳纶纸基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就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
2006, 36(6).
摘要:针对硅酸钇材料结构特点和物理化学特性,综述了该材料目前在高温抗氧化涂层、光学以及微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并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制备技术的发展情况,对硅酸钇材料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006, 36(6).
摘要:通过对复杂形体缠绕成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面片缠绕的思想;同时针对缠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架空问题提出了一套可行的判定准则和解决方案.以面片缠绕理论为基础,针对飞机发动机进气道缠绕成型,编制缠绕控制程序并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了面片缠绕方法的实用性,为航空航天高性能构件的缠绕成型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2006, 36(6).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银-石墨-铜-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金相、XRD分析和物理性能测试等手段,对不同石墨和铜含量的银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硬度减小,电阻率升高;而铜对材料起强化作用的同时,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电阻率升高;石墨和铜的含量分别选择在4%~9%和5%~7%之间为宜.
2006, 36(6).
摘要:以间苯二酚为原料,合成了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二盐酸盐,在多聚磷酸介质中经溶液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再由干喷湿纺工艺制备了PBO纤维,并对纤维成型工艺以及热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O纤维的拉伸强度为4.31 GPa、拉伸模量为117.24 GPa,它是一种高性能的刚性溶致性液晶高分子材料.
2006, 36(6).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超声波探伤、浸润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玻璃纤维的不同偶联剂处理方法对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前处理法处理的玻璃纤维对树脂的浸润性能良好,成型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好,力学性能优异,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2006, 36(6).
摘要:研究了高硅氧增强磷酸铝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P/Al摩尔比、成型压力和测试频率对其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l摩尔比等于1时,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弯曲强度达到107 MPa;当P/Al摩尔比小于1.1,使用频率在3 MHz以上时,材料体系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小于4.1,介电损耗小于0.03;提高成型压力将使介电常数略微上升;介电性能的频率特性表明极化弛豫普适关系适用于这一材料体系.
2006, 36(6).
摘要:通过分子组合技术设计并合成的PMR型聚酰亚胺KH-308,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储存稳定性,使用AR 2000流变仪对其成型工艺性进行了研究,树脂固化后的储能模量拐点高于360℃,冲击强度大于20J/cm2.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250、288和320℃具有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在320℃,经过500h后热氧化失重≤3%;复合材料在120℃、0.2 MPa的水中具有很好的湿热稳定性,湿热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变化很小.短切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干摩擦和水环境下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石英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宽频范围内稳定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地址: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邮编:100076 传真:010-68383237
电话: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版权所有:宇航材料工艺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