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36(1).
摘要:空气电极是电化学二氧化碳浓缩器(EDC)的核心组件,其极化性能的改进有利于CO2的转移和EDC电池稳定性的提高.通过改变PTFE含量和乙炔黑含量改进了电极结构,一个组装有Pt/C空气电极和Hg/HgO参比电极的燃料电池被用于研究Cs2CO3电解液中的O2/CO2反应.孔径分布与阴极极化性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伴随着300~500 nm孔径的比孔体积增加,空气电极的极化性能提高.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空气电极中PTFE含量以15%为宜,乙炔黑的最佳含量为15%~20%.
2006, 36(1).
摘要:在合理选择化学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对比试验比较了几种稳定剂对化学镀Ni-P合金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选取合适的工艺参数,采取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KI与其他稳定剂复配时的性能变化规律,探讨了KI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各稳定剂之间有的相互兼容、相互促进,有的则相互抵触、相互削弱对方的作用.复合稳定剂综合性能的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单稳定剂,获得了复合稳定剂KI与Pb(Ac)2质量浓度分别为8 g/m3和1.2g/m3匹配的最佳工艺参数.
2006, 36(1).
摘要:运用改装的摩擦实验机对灰铸45#钢摩擦副做旋转对磨实验.在摩擦副中滴入摩圣试剂,烫在大气环境中变载荷、定转速条件下进行实验.主要探索摩圣材料对灰铸铁摩擦副表面改性的机理和耐磨规律.结果表明:摩擦试样表面有大量光滑的灰色块状物生成,表面微区亦增添了来自矿物粉体中的元素;显微硬度明显提高,其中灰色区尤为显著;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起到了良好的耐磨减摩效果.
2006, 36(1).
摘要:针对D406A超高强度钢的性能特点,选用了五种麻花钻进行钻削试验.结果表明,HSP15含钴超硬高速钢麻花钻较适于经热处理强化后D406A超高强度钢的钻削加工,且在钻头几何参数和钻削用量选择合理、使用合适切削液的条件下,可有效地改善D406A超高强度钢的钻削性能.
2006, 36(1).
摘要:通过模具材料的选择、分型和模具中加热装置的合理设计,制备出树脂膜熔渗工艺(RFI)实验用FRP模具.实验发现:自带加热系统可将模具和产品加热到110℃以上,模具可在85℃左右长期工作,并初步探索了RFI工艺参数,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板材.为制备大型RFI工艺用FRP模具提供了依据.
2006, 36(1).
摘要:针对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设备的特点,研究基板温度对材料形成过程的影响.首先建立薄膜生长的基本扩散模型,然后用嵌入原子法(EAM)计算扩散激活能,以入射粒子跃迁概率表征入射原子在表面上的稳定程度,研究基板温度对低能Ni在Ni表面上扩散过程的影响.分别在较低(250~450K)和较高(750~1 000 K)两种温度下进行上述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基板温度对跃迁概率的影响存在临界值,Ni为375 K;当基板温度低于375 K时,基板温度对跃迁概率影响很小,而当基板温度高于375 K时,跃迁概率随基板温度增加呈指数增长;基板温度较低(Ni低于375 K)时入射原子在表面上不扩散,易形成多孔疏松状材料,而较高的基板温度则有利于密实材料的形成.
2006, 36(1).
摘要:采用缠绕工艺制备了20°、30°和40°三种缠绕角度的碳/环氧厚壁管件,通过轴压实验研究了缠绕角度对厚壁管件的轴压模量和轴压强度的影响,并对轴压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测得轴向模量值比有限元模型计算值偏小,破坏模式为纤维层向外崩裂破坏与有限元分析结果一致.
2006, 36(1).
摘要:分析复合材料铺层的微观结构,研究复合材料成型过程变形特点,以此建立两类针对性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典型复合材料叠层板固化成型温度载荷,进行叠层板翘曲变形和板内应力的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试验制件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供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可对实际情况进行简便和较为精确的模拟.
2006, 36(1).
摘要:采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Z)和六甲基二硅氧烷(HMDSO)为表面改性剂,对正硅酸乙酯(TEOS)经溶胶-凝胶过程制备的凝胶进行表面改性,大幅度简化了洗涤过程,常压干燥制备了疏水SiO2气凝胶,并研究了表面改性剂对SiO2气凝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疏水SiO2气凝胶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吸附水量低于3%,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30°;疏水SiO2气凝胶的密度、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别为150~225 kg/m3、750~900 m2/g和88%~93%,其颗粒尺寸为1~100 nm.
2006, 36(1).
摘要:主要论述长时间气动加热飞行器热防护系统隔热机理的新概念,提出传统的单相固体热传导由于其隔热机制的局限性,已不能解决新型高超声速式飞行器的隔热问题,代之以气-固的辐射-传导-对流复合传热机制.多相复合传热机理可解决长时间气动加热飞行器隔热的问题.
2006, 36(1).
摘要:综述了三种典型的镁合金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为钨极氩弧焊、激光焊和搅拌摩擦焊,分析了镁合金焊接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讨论了这些焊接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镁合金焊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006, 36(1).
摘要: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陶瓷胶态成型工艺,包括注射成型、注浆成型、凝胶注模成型、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水解辅助固化成型和电泳浇注成型.对上述工艺的原理、工艺过程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陶瓷成型工艺的关键问题.
2006, 36(1).
摘要:综述了中空纤维释放黏结剂的裂纹愈合及近期开发的机敏裂纹自愈合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后者微胶囊促使的机敏裂纹自愈合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其中包括愈合剂和催化剂的结构、微胶囊的形成和外表连接催化剂、愈合剂系统原位聚合反应、纯环氧树脂基体和复合材料中的裂纹自愈合、愈合效率及愈合复合材料微观表征等方面.一个典型的双相自愈合系统是包含于微胶囊中的二聚环戊二烯(DCPD),通过埋于环氧基体中的钌络合物催化剂进行开环转位聚合反应(ROMP),形成新的聚合物来愈合裂纹.在纯环氧树脂基体中,上述自愈合系统在室温下的愈合效率可高达90%,而在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室温下的愈合效率大致是45%,在80℃可提高到80%.降冰片烯(Norbornene)及其衍生物具有同以上系统相似的自愈合功能.三聚呋喃和四聚马来酰亚胺可在无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热可逆的、无终止的交联聚合反应,自动愈合裂纹.同时,对以上三种自愈合剂系统及复合材料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2006, 36(1).
摘要:着重从修复机理出发分别介绍了金属基、陶瓷基和聚合物基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达到良好自修复功能对材料结构、组成和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综述了自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147号 京ICP备06019415号-2
地址:北京9200信箱73分箱
邮编:100076 传真:010-68383237
电话:010-68383269 E-mail:703@china.com
版权所有:宇航材料工艺 ® 2024 版权所有